图书介绍
巨变中的鄂州-新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典型剖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巨变中的鄂州-新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典型剖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1151639.jpg)
- 王贵宸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020412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595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6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巨变中的鄂州-新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典型剖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三十年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1
第一章 土地改革与合作化时期1
第一节 农村经济发展情况1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11
第三节 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与农业技术改革22
第二章 人民公社初期与三年调整时期32
第一节 人民公社的建立与整顿32
第二节 人民公社初期农村经济的阻滞36
第三节 调整时期农村经济的恢复与稳步发展43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期间55
第一节 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55
第二节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60
第四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时期的农村经济75
第一节 发展的标志75
第二节 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78
第三节 发展的特点84
第五章 三十多年的主要经验教训9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92
第二节 生产关系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103
第三节 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有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113
第六章 未来展望118
第一节 从城郊特点出发确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118
第二节 战略阶段125
第三节 战略措施128
第二编 战略问题研究135
第七章 农村合作经济的建立与发展135
第一节 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的历史回顾135
第二节 人民公社的建立与调整143
第三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合作经济的新发展152
第八章 农村专业户的特点与发展趋势163
第一节 专业户产生和发展的原因164
第二节 专业户的特点与作用168
第三节 专业户的发展趋势174
第九章 建立和健全郊区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179
第一节 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必然性179
第二节 社会化服务的现状与特点184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188
第十章 新时期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特点和任务201
第一节 新变化 新特点201
第二节 新内容 新任务203
第三节 新要求 新措施207
第十一章 逐步建立城郊型农村产业结构210
第一节 农村产业结构变动历史的基本估计210
第二节 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分析218
第三节 进一步调整的原则224
第四节 2000年农村产业结构预测231
第十二章 大力发展有特色的水产业235
第一节 水产业发展概况235
第二节 发展以渔业为中心的水产业241
第三节 建设有特色水产业的战略措施247
第四节 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253
第十三章 发挥城市郊区优势稳步发展农村工业257
第一节 农村工业的兴起和现状257
第二节 农村工业的地位和作用267
第三节 发展有特色的农村工业273
第十四章 建立良好的城郊排灌农业系统278
第一节 水利排灌中的问题及原因278
第二节 排灌农业发展的方向及主要途径281
第十五章 发展城郊型农业机械化288
第一节 郊区现状288
第二节 农机化发展趋势及特点291
第三节 战略设想292
第四节 战略措施296
第十六章 种植业的规模效益299
第一节 选点依据299
第二节 种植业家庭经营规模效益分析302
第三节 制约家庭经营适度规模的几个客观因素313
第十七章 农村资金的筹集与使用316
第一节 资金的筹集316
第二节 资金的使用324
第三节 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工作的作用329
第十八章 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与发展335
第一节 改革的必然性335
第二节 改了些什么340
第三节 面临的新问题344
第四节 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和任务348
第十九章 农村生活消费结构及趋向分析353
第一节 现状及特点353
第二节 变化趋势361
第二十章 郊区集镇的兴起和发展380
第一节 发展阶段和衰盛原因380
第二节 现状及特点384
第三节 地位和作用387
第四节 问题及对策392
第二十一章 振兴农村经济与智力开发399
第一节 智力开发的必要性399
第二节 现状及特点402
第三节 对策及措施411
第三编 典型材料416
Ⅰ、土地改革与互助合作化时期416
一、鄂城县段家店供销合作社是怎样发展和巩固起来的?416
二、第一个互助组与第一个初级社420
三、鄂城县梁子湖渔业生产合作社建社情况与经验420
四、鄂城县杜山乡在处理大社、大组中急应解决的问题429
五、第一个高级社——杜山乡旭光高级社432
六、湖北省三个县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调查433
七、鄂城县明星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如何在生产队里分段实行定额计件的444
八、我社是怎样获得水稻亩产双千斤的452
九、农民发明家肖功梓458
十、湖北省鄂城县杜山乡旭光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经济调查报告463
Ⅱ、公社化和三年调整时期488
一、“浮夸”两例488
二、长寿高产的“卫星炉”490
三、坚持自愿互利、反对小社并大社的胡昌壁494
四、旭光公社“共产风”和“瞎指挥风”情况502
Ⅲ、“文化大革命”十年507
一、一座轮窑带来的灾难507
二、叶文俭在华容刮“资产”风508
三、洪利友复辟资本主义的情况511
四、鄂城县农民到咸宁地区各县开展“共产主义协作”情况512
五、新庙公社统一核算二十年情况513
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时期516
一、第一批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队516
二、正确认识专业户,大力发展专业户518
三、程潮区农村雇工经营情况调查524
四、科技专业户——韩坤山535
五、一个家庭木制厂的兴衰538
六、鄂州市郊区农村十个粮食专业户典型调查542
七、小港村粮食专业户549
八、农工副全面发展的白浒镇551
九、杜山乡下王村的干部该得“圈圈”554
十、大龙村农机服务队558
十一、杜山乡农技服务公司560
十二、茉莉花之乡——大湾乡564
十三、稻田养鱼村——王家上湾村调查566
十四、三山渔村以渔补农的调查572
十五、三山渔民的苦和甜579
十六、旧貌变新颜的华容镇581
十七、创优夺高产的华容建材厂586
十八、葛店乡以工补农情况调查590
十九、一九八三——一九八五年二十二户专业户定点调查分析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