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科学意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科学意识论
  • 肖明,李培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06777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46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74页
  • 主题词:意识论(学科: 高等学校 学科: 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科学意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意识概念的发展1

第一节 原始人的“双重人”和哲学中“灵魂”观念的关系1

一、从“双重人”到“灵魂”观念的产生1

二、古代哲学中关于“灵魂”观念的分歧6

第二节 关于心理范畴与意识范畴的关系14

一、心理学的建立与心理概念14

二、关于心理与意识关系问题的讨论及其分歧17

第三节 意识、精神、思维和观念等概念的关系21

一、意识概念与精神概念21

二、思维、观念与思想等概念23

三、意识范畴的层次性25

第二章 意识论研究的理论与历史27

第一节 意识论的理论前提27

一、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27

二、物质与意识何者为世界的本原29

三、现代哲学中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35

第二节 意识理论的历史形态43

一、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历史形态43

二、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历史形态48

三、辩证唯物主义是能动的反映论55

四、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对不可知论的驳斥60

第三节 意识器官的认识史64

一、肉体和精神的关系64

二、古代哲学和医学论意识器官68

三、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和医学论意识器官72

第三章 物质的自我意识77

第一节 从物质自身中产生出意识是物质的本性77

一、物质的一般反映特性77

二、生命反映形式的原初阶级及其发展82

三、动物反映形式的感觉阶段85

四、动物反映形式的知觉阶段88

五、动物反映形式的意识萌芽阶段92

第二节 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的飞跃98

一、劳动在人类意识起源中的决定作用98

二、人脑与动物脑的区别110

三、人类意识的本质特点113

四、人类意识在感觉层次上与动物心理的区别121

第四章 现代科学与哲学意识论130

第一节 大脑及其意识机能130

一、对大脑的认识及其理论发展130

二、关于大脑机能理论的发展144

三、大脑反射机能与意识活动146

第二节 现代脑科学关于意识问题及其分歧151

一、科学中的脑--精神同一论151

二、脑和精神相互作用的二元论157

三、突现论的相互作用论和唯物论164

一、机器思维的出现与前景169

第三节 控制论、人工智能等科学与意识问题169

二、关于机器思维问题的争论175

第五章 反映和主体的能动性185

第一节 物质的反映特性185

一、反映是物质运动的特性之一185

二、反映概念与反映论191

第二节 主体反映的主动性和选择性195

一、反映的主动性195

二、反映的选择性200

第三节 主体反映的创造性和超前性211

一、反映的创造性211

二、反映的超前性221

第六章 实践是主体反映客体的桥梁23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和发展231

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实践观231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形成过程236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发展239

第二节 科学的实践观241

一、实践的科学规定241

二、实践的基本特性242

三、实践的基本形式247

四、世界的物质本原和实践第一的观点250

第三节 意识的主体和客体256

一、主体及其特点256

二、客体及其特点263

三、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270

第七章 主体的意识内化结构276

第一节 关于意识结构观点的历史发展276

一、“白版说”与意识内化结构问题276

三、现代哲学和科学与意识内化结构问题282

第二节 意识内化结构的特征286

一、意识内化结构及其客观基础287

二、意识内化结构的功能289

三、意识内化结构的主要特点294

第三节 意识内化结构的内容296

一、意识的时空结构296

二、意识的相似结构301

三、意识的矛盾结构310

第八章 反映过程和信息转换321

第一节 反映的初级阶段321

一、感觉及其信息特点321

二、知觉及其信息特点324

第二节 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327

一、表象和信息载体的变换327

二、从表象到概念的信息转换330

三、概念的形成和发展335

一、判断--概念的展开345

第三节 反映的高级阶段345

二、推理--概念的矛盾运动349

三、理论--从实践到认识的完成352

第九章 意识的物质载体--语言355

第一节 语言的本质355

一、语言的形式和内容355

二、语言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362

三、语言的共性和个性365

一、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371

第二节 语言的交际功能371

二、“言能尽意”和“言不尽意”之争374

三、语言与意识的辩证统一377

第三节 思维中语言的功能383

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384

二、语言在认识中的作用388

三、语言和文字的产生与发展395

一、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403

第十章 意识的社会形式和意识内容的真理性403

第一节 意识的社会形式403

二、意识形式的产生及其特点405

第二节 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作用413

一、意识形式的相对独立性414

二、意识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相互转化417

三、意识对存在反作用的实现过程421

第三节 意识内容的真理性426

一、真理和谬误426

二、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433

三、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实践标准437

第四节 非自觉意识现象440

一、潜意识441

二、梦447

三、异常精神状态454

后记4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