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贾谊评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贾谊评传
  • 王兴国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12092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49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24页
  • 主题词:贾谊(前200~前168)-评传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贾谊评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正篇 贾谊评传1

第一章 生平及其事业1

一、后少好学,通诸家之书1

(一)与法家和儒家的关系1

(二)与黄老之学的关系6

二、初出茅庐,议论风发11

(一)任朝官的背景11

(二)在朝廷的主要建树13

(三)文帝疏远贾谊的原因及教训20

三、身处逆境,心忧天下23

(一)出傅长沙之心态23

(二)长沙王太傅任内的建言26

(三)《鹏鸟赋》所反映的心态29

(四)宣室谈鬼神30

(五)梁王太傅任内的建言32

第二章 著作的真伪与系年39

一、著作真伪,聚讼纷纭39

(一)关于贾赋真伪的考辨39

(二)对《新书》“事势”文真伪的主要分歧43

(三)余嘉锡对《新书》真伪考辨的贡献47

(四)魏建功等对《新书》真伪考辨的贡献50

二、著作编年54

(一)早期著作54

(二)在朝廷任职时期的著作55

(三)在长沙王太傅任内的著作60

(四)在梁王太傅任内的著作65

第三章 礼法结合,以礼为主的礼治思想73

一、从历史和现实的需要出发,突出地强调实行礼治73

(一)历史教训的总结74

(二)现实矛盾的反思81

二、礼治思想的基本内容87

(一)关于礼治的重要性87

(二)关于礼的阶级不平等91

(三)关于礼的具体制度99

(一)论法的必要性102

三、不废法治102

(二)发展了儒家的礼治思想104

第四章 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111

一、仁政思想与礼治思想的关系111

(一)仁为内容,礼为形式111

(二)仁政思想的要点116

(三)士、吏与民之关系118

二、民本思想的基本点122

(一)论民之重要性122

(二)民何以为本125

(三)如何以民为本127

(一)先秦民本思想的发展131

三、贾谊民本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评价131

(二)贾谊对民本思想的发展136

(三)对民本思想的评价137

第五章 维护中央集权和大一统的政治主张145

一、汉初两个突出的社会矛盾145

(一)汉初诸侯王势力的扩展146

(二)汉初匈奴势力的扩张151

二、众建诸侯而少其力154

(一)贾谊并不反对分封建154

(二)定地制的思想实质157

(三)定地制主张的自相矛盾处164

(一)传统的夷夏之辨169

三、建三表,设五饵,与单于争其民169

(二)儒法结合的战略思想172

第六章 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178

一、从以民为本到以农为本179

(一)汉初社会背本趋末现象的发展180

(二)重本抑末的原因183

(三)抑末以强本187

二、反对奢侈浪费,提倡节俭和积蓄188

(一)论粮食积贮的重要性188

(二)积贮寡少的原因分析192

(三)增加积贮的措施193

(一)抑末的原因196

三、反对私人铸钱,力图抑制末业196

(二)文帝除盗铸令之背景198

(三)贾谊对除盗铸令的批评200

(四)解决盗铸的根本途径203

第七章 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208

一、道论208

(一)“道”是一种统治方法208

(二)“道”是一种认识方法211

(三)“道”是一种宇宙本体214

(四)“道”是事物发展的规律219

(五)“道”是指伦理道德221

(一)关于物质运动的绝对性223

二、朴素辩证法思想223

(二)运动的原因在矛盾226

(三)对汉代社会矛盾结构的分析229

(四)关于矛盾转化的思想231

(五)关于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233

三、社会史观235

(一)重势235

(二)重民239

(三)消极因素240

第八章 伦理和教育思想243

一、伦理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243

(一)对人性作了理论化的诠释245

(二)人性有善有恶246

(三)教育是必要的和可能的249

二、伦理思想的要点250

(一)最早提出和使用“伦理”概念250

(二)论道德产生的根源及社会作用252

(三)对一些重要伦理范畴的分析255

三、教育思想的要点261

(一)关于教育重要性的论述261

(二)论不同时期的教育263

(三)论教学的内容270

(四)论师道272

一、“广道显德”的文艺观274

第九章 文艺思想和文学成就274

(一)关于艺术的产生275

(二)关于文艺的社会作用278

(三)关于文学艺术与礼的关系283

二、赋步屈原之后285

(一)贾谊的骚体赋285

(二)贾谊的文赋293

(三)贾赋的历史地位294

三、文为后世楷模296

(一)思想特色297

(二)艺术特色302

一、后人对贾谊的怀念307

第十章 后人的怀念与评论307

(一)贾谊故宅的变迁308

(二)后人对贾谊及其故迹之歌咏311

二、后人对贾谊的评论317

(一)对贾谊遭遇的不同看法317

(二)对贾谊思想属性的不同看法322

三、深远的历史影响333

(一)对汉代的影响334

(二)对后世的影响337

副篇 陆贾晁错评传344

第十一章 陆贾与晁错的生平事业344

(一)前期的生平活动345

一、陆贾的生平及事业345

(二)第一次出使南越347

(三)建议刘邦改变统治策略352

(四)为诛诸吕预筹方策356

(五)第二次出使南越358

(六)功成身退的原因361

(七)陆贾的著作363

二、晁错的生平及事业365

(一)学术渊源365

(二)在文帝时期的活动367

(三)在景帝时期的活动371

三、陆贾、贾谊、晁错不同遭遇的思想史意义378

(一)思想必须符合时代需要379

(二)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终有实现的一天383

(三)改革者必须十分注意斗争策略384

第十二章 陆贾和晁错的政治思想386

一、从无为到有为386

(一)陆贾主无为,不废有为386

(二)晁错主有为,不谈无为393

(三)从无为到有为的变化与西汉前期政治395

二、从“以仁义为本”到皇太子应“知术数”399

(一)陆贾的“以仁义为本”399

(二)晁错的法术思想405

(三)关于汉初的儒法和儒道之争411

三、尚贤的人才思想415

(一)论任贤的重要性416

(二)选择人才的标准及方法418

(三)陆、晁任贤思想的历史渊源423

第十三章 陆贾、晁错的哲学思想426

一、陆贾的道论426

(一)关于道与术426

(二)关于道与器430

(三)关于天道与人道433

(四)关于道与德435

(一)陆贾论通与塞439

二、陆贾和晁错的辩证法思想439

(二)陆贾论古与今442

(三)陆贾的矛盾观444

(四)晁错的军事辩证法思想447

三、陆贾和晁错的社会史观450

(一)进化史观450

(二)民本思想453

(三)历史发展的规律性457

第十四章 晁错之具体政见及后人对陆、晁之评论460

一、晁错的几项具体政见460

(一)绝匈奴不与和亲461

(二)重农贵粟,务民于农桑468

(三)坚定的削藩主张474

二、后人对陆贾的评论475

(一)儒家说475

(二)杂家或道家说478

(三)评论480

三、后人对晁错的评论485

(一)不要公报私仇485

(二)临大难不能只求自全486

(三)用术不可不慎488

重要人名索引493

重要参考书目497

后记4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