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家文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儒家文明](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1137164.jpg)
- 马振铎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24086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儒家文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上篇 儒家文明总论4
第一章 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 上古文明和三代文明4
一、严重的自然环境挑战4
二、上古文明5
三、三代文明9
第二章 宗法封建等级制和礼乐文化的衰落 儒学的产生和在先秦的发展22
一、宗法封建等级制度的瓦解和礼坏乐崩22
二、士阶层的形成和百家争鸣25
三、孔子和儒学的产生29
四、孟子对儒学的捍卫和发展32
五、荀子对儒学的发展35
六、《易传》、《中庸》的天道观和先秦儒学的完成38
第三章 中国文明的重建--儒家文明的形成42
一、不为统治者重视的“显学”42
二、焚书坑儒--儒学一次严重挫折46
三、汉初政治家对秦灭亡原因的反思和儒家对自身的反思49
四、独尊儒术--儒家政治思想向统治者政治观念的转化53
五、士阶层的“儒”化56
六、儒学向广大民俗的灌输59
七、在中国文明重建中儒学的决定性结构作用62
第四章 前期儒家文明--汉唐文明64
一、今文经学及经学对中国学术发展的影响65
二、今文经学的神学化及与谶纬合流68
三、古文经学和对神学思潮的批判71
四、玄学的兴起和援道入儒72
五、佛、道二教的兴盛和儒家对佛教的批判74
六、以儒学为主导,以佛、道为辅翼的文化格局之形成78
七、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兴运动81
第五章 后期儒家文明--宋元明清文明85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积贫”、“积弱”85
二、政治经济改革的失败和北宋后期的思想转向88
三、三纲五常的天理化和程朱理学90
四、程朱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之确立及其对儒家文明的影响92
五、阳明心学及其思想解放作用96
六、基督教的传入和儒家文明对西方科学的受容99
七、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潮101
一、天论、天人之学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特点106
第六章 儒家文明的基本特点106
二、人学和人际关系特点115
三、“内在超越”和对宗教的批判与容纳123
中篇 儒家文明各领域131
第七章 政治131
一、温和的君主专制政体131
二、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135
三、官僚制和文官政治140
四、官吏的选举--举荐和科举146
五、《春秋》决狱和法律的儒家化150
六、人治主义政治153
七、王朝更迭和不变之道157
一、重农主义和高度发展的农业文明160
第八章 经济160
二、“制民之产”和“限民名田”163
三、地主庄园经济和小农经济169
四、手工业和商业173
五、城市和市民178
六、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市民反抗君主专制统治的斗争181
第九章 教育185
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教育的普及185
二、学校制度190
三、教育内容和方法198
四、教育的目的207
一、真善美统一的审美观念213
第十章 文学艺术213
二、文学217
三、音乐234
四、绘画236
五、建筑239
第十一章 伦理风俗243
一、天理良心--道德的超越性根据243
二、后天的道德修养246
三、三纲五常和道德规范249
四、孝悌观念和家庭伦理253
五、忠君爱国观念256
六、成仁取义和气节259
七、礼俗261
一、尊天敬祖观念和坛庙祭祀制度265
第十二章 宗教信仰265
二、神化和祭祀异常人物268
三、民间的万物有灵论观念和破淫祀274
四、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276
第十三章 科学技术285
一、儒家文明形成前的中国科学技术成就285
二、儒家的自然观和科技思想289
三、一度辉煌的中国科学技术295
四、儒家文明晚期科技发展相对缓慢及其原因305
下篇 儒家文明的衰微311
第十四章 后期儒家文明发展的停滞和相对落后311
一、十四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311
二、儒家文明的停滞314
三、停滞的原因321
四、鸦片战争--儒家文明相对落后的暴露325
五、保持儒家文明原样 只引进科技之尝试的失败328
第十五章 整合社会的失败333
一、康、梁变法--儒家权威的最后资源333
二、洪宪帝制--传统权威的滥用336
三、乡村建设--现代儒家的尝试及其失败339
第十六章 教育理想的失落345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与科举制的废除345
二、传统书院的现代命运348
第十七章 孔子和儒家的近代命运354
一、从太平天国到五四运动354
二、命运多舛的儒家传统358
结语 批判与继承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