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相对自负盈亏论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第三条道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郭新京著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2025949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相对自负盈亏论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第三条道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自负盈亏的发展和演变2
第一章 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自负经济责任2
第一节 自负经济责任的两种方式2
第二节 两类自负经济责任之间的根本差别4
第三节 研究自负盈亏要把负债方式作为重点6
第二章 资本主义以前的自负盈亏9
第一节 奴隶时代的自负盈亏9
一、打上奴隶制烙印的完全自负盈亏10
二、奴隶制法律的有关规定14
第二节 封建时代的自负盈亏17
第三节 完全自负盈亏在小商品经济中的作用21
第三章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自负盈亏23
第一节 资本主义完全自负盈亏的两种形式23
第二节 完全自负盈亏的黄金时代27
第一节 有限责任制的产生35
第四章 有限债务责任制的产生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353
第二节 机器大工业与有限责任制37
一、产业革命把有限责任制推上了历史舞台38
二、有限责任制的广泛发展42
三、有限责任制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46
第三节 有限责任制是私人垄断资本产生和存在的基础48
一、有限责任制是相对自负盈亏54
第四节 有限责任制的实质54
二、相对自负盈亏和完全自负盈亏56
第五章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自负盈亏61
第一节 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自负盈亏61
一、实行完全自负盈亏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62
二、实行相对自负盈亏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65
三、相对负盈亏的新形式——非股份有限责任制70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的盈亏管理74
一、资本主义国家承担企业债务责任的两种方式75
二、共负盈亏的资本主义国有企业77
三、自负盈亏的资本主义国有企业79
第三节 完全自负盈亏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82
第四节 相对自负盈亏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85
第五节 自负盈亏发展的历史趋势87
第二篇 全民所有制基础上的相对自负盈亏92
第六章 学术界研究自负盈亏的两种思路92
第一节 学术界在自负盈亏问题上的基本分歧92
第二节 有限债务责任制发展的新阶段94
第三节 评“一定程度自负盈亏论”96
一、“一定程度自负盈亏论”的宗旨和主要内容97
二、“一定程度自负盈亏论”不愿于自负盈亏的范畴100
三、“一定程度自负盈亏论”的实质102
四、盈亏责任制理论的重要贡献和适用范围104
第七章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自负盈亏105
第一节 自负盈亏的基本特征是企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105
一、研究自负盈亏必须考虑不同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105
二、承担国有企业民事责任的两种方式107
三、企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就是自负盈亏109
第二节 自负盈亏条件下的等价交换110
一、从财政调节到等价交换原则调节110
二、从有天然保证人的等价交换到没有天然保证人的等价交换112
第三节 债权债务关系是等价交换的核心问题115
第四节 企业用以负亏的东西是其经营管理的全部财产118
第五节 国有企业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是无条件的119
第六节 自负盈亏的“盈亏”是资金运动的盈亏121
第七节 国有企业自负盈亏的实质123
一、承担企业盈亏责任的责任者是国家123
二、自负盈亏是国家对企业债务的有限责任制126
三、国家对企业债务有限责任制与企业自负盈亏的关系128
四、国有企业的自负盈亏是相对自负盈亏130
第八节 具有全民经济特色的有限债务责任制131
第九节 国家对企业债务有限责任制的两种具体形式133
一、自负盈亏改革中的股份有限责任制133
二、自负盈亏改革中的非股份有限责任制135
第十节 自负盈亏条件下的企业组织形式137
一、政府分支企业不适应自负盈亏的需要138
二、股份公司和有限独资企业140
第八章 实行自负盈亏是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142
第一节 国有企业能够自负盈亏142
第二节 国有企业应该自负盈亏145
一、盈亏责任制不适应盈利性经济活动的需要145
二、盈利性国有企业必须自负盈亏149
第三节 自负盈亏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纽带151
第九章 自负盈亏与安定团结157
第一节 自负盈亏对安定团结的适应能力和促进作用157
第二节 破产制度的利与弊158
一、追求利润的利与弊取决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否统一159
第三节 追求利润的利与弊159
二、追求利润适应盈利性经济活动的需要162
三、追求利润不适应非盈利性经济活动的需要163
四、教科文卫部门不能普遍追求利润164
第四节 在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前提下实行自负盈亏166
第三篇 自负盈亏条件下的两个积极性169
第十章 搞好国有企业必须发挥国家和企业两个积极性169
第一节 实践需要对单纯调动企业积极性的思路进行反思169
第二节 所有者无为难以搞好国有企业173
一、所有者无为是国有企业不活的主要原因174
二、把所有者排除在生产之外违反客观经济规律176
一、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要依靠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179
第三节 发挥两个积极性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79
二、发挥两个积极性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80
第四节 发挥两个积极性是全民所有制的客观要求184
第十一章 “经营者支配论”难以成立190
第一节 在学术界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经营者支配论”190
第二节 “企业本位论”质疑193
第四节 “责权利统一论”是片面的199
第五节 关于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及其权力201
第六节 两权分离的另一面204
第七节 微观领域不是国家活动的禁区207
第八节 政企难以完全分开208
一、“政企分开论”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内容209
二、政企完全分开不符合国家所有制的性质210
三、为传统计划经济服务的旧政企关系214
四、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政企关系216
第九节 “双重所有权论”是错误的218
一、“双重所有权论”难以成立218
二、股权分散条件下的股权和法人所有权221
三、一人公司的财产所有权关系229
四、国有企业没有能够与国家相抗衡的权力231
第十节 用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否定国家作用是悖理的232
第十一节 “所有者与企业关系淡化论”不符合我国国情238
第十二节 搞市场经济不能完全依靠“企业家”240
第十三节 从“经营者支配论”到“两个积极性论”244
第十二章 自负盈亏条件下的企业发展战略247
第一节 经营者支配论的纲领:企业自我发展战略247
第二节 企业自我发展战略的弊端248
第三节 自我积累、自我发展不是规律249
第四节 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历史252
一、积累的史前史253
二、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占统治地位的时代256
三、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衰落261
第五节 我国应实行企业多种途径发展战略263
第十三章 国有经济的生产要素流动与资金集中266
第一节 国有经济的生产要素必须能够自由流动266
第二节 生产要素流动的动力来自切身的经济利益268
第三节 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必须活化产权270
一、活化产权的三种形式270
二、活化产权是对旧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274
第四节 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到资金集中275
第五节 国有企业是资金集中的主体278
第十四章 我国近二十年的自负盈亏改革282
第一节 我国自负盈亏改革的艰难历程282
第四篇 我国自负盈亏改革的实践282
一、以利改税为目标的阶段283
二、以承包制为主的阶段287
三、1992—1995年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292
第三节 完全自主经营不是自负盈亏的前提条件295
四、国企改革的新趋势:发挥两个积极性296
第二节 自负盈亏改革的突破性进展302
第三节 自负盈亏改革中出现的重要失误303
第四节 选择正确方向是自负盈亏改革成功的关键307
一、建立自负盈亏体制必须找到正确的改革方向307
二、选择正确改革方向需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308
三、抓住本质是建立自负盈亏体制的首要条件309
四、适合我国国情的自负盈亏形式311
五、自负盈亏改革的宗旨313
六、我国自负盈亏改革的正确方向314
第十五章 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是国企改革的重心315
第一节 难有作为的所有者315
第二节 难以独挑重担的厂长经理317
一、力不从心的厂长经理318
二、难为企业献身的厂长经理320
三、缺乏约束的厂长经理323
第三节 国家与企业之间扭曲了的经济关系326
一、十五大报告肯定直接融资意义重大326
二、国家对企业无偿投资不等于“大锅饭”和平均主义328
三、拨改贷、利改税、承包制混淆了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界限330
四、只索取不投入难以搞好国有企业335
一、把解决所有者无为问题作为当前企业改革的重点336
第四节 当前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是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336
二、用权力制衡代替自我约束339
三、税利分流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345
四、股息、红利和利润分成347
五、建立投贷结合的投资体制348
六、自负盈亏条件下的税后还贷349
第十六章 两种现代企业制度之抉择351
第一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351
第二节 西方式的现代企业制度难以成功355
第三节 现代企业制度的共性、个性和可发展性356
第四节 建立发挥两个积极性的现代企业制度360
一、单纯调动企业积极性的旧路已经走到了尽头361
第五节 发挥两个积极性是国企改革的必然趋势361
二、发挥两个积极性是今后企业改革的必然选择364
第五篇 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371
第十七章 国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71
第一节 发展国有经济必须突破现代经济自由主义理论371
第二节 创立没有两极分化和经济危机的新型市场经济376
第三节 保持速度优势必须突破市场为主计划为辅的框架379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按双主角规则运行385
第五节 市场经济和它的三个发展阶段392
第六节 勇敢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改革之路406
后记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