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质量问题大剖析 对质量的社会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质量问题大剖析 对质量的社会学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1112716.jpg)
- 李正权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164767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286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06页
- 主题词:产品质量-社会学(学科: 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质量问题大剖析 对质量的社会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几点说明1
第一章 引论:质量问题的社会化1
第一节 质量问题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1
1.1 商业部长买鞋上当记——一个实例1
本书主要论点1
1.2 买东西没有安全感——消费者的不满2
1.3 质量问题给社会造成严重损害4
1.4 质量问题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6
第二节 质量问题的社会化8
1.5 质量问题社会化的发展过程8
1.6 质量问题社会化日益发展的原因10
第三节 把质量问题放在整个社会背景中进行研究14
1.7 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质量问题14
1.8 质量社会学研究的内容16
1.9 质量社会学研究的意义18
第一节 质量:价值与损失23
2.1 质量的价值含义——术语探源23
第二章 质量效益定律23
上篇 质量效益论23
2.2 质量的损失含义——田口定义26
2.3 本书提出的质量定义28
第二节 质量效益定律30
2.4 质量效益公式30
6.4 社会对质量特性需求的变化33
2.5 社会生产的最基本前提——获取质量效益33
2.6 质量效益定律35
第三节 质量的评价标准37
2.7 质量水平公式37
2.8 碎饼干、钢材、旅游鞋等——如何评价其质量水平40
第三章 质量效益分析(A)45
第一节 质量效益来自何处?45
3.1 用户从产品中获得质量效益46
3.2 用户的质量效益来自于科学技术47
3.3 科学技术提供质量效益的理论意义51
3.4 质量内容定理53
第二节 质量效益的变动54
3.5 满足需要——人类生产的最终目的54
3.6 质量效益变动定理57
3.7 从用户角度进行的分析:需要的满足与不满足58
3.8 对“知识价值论”的简要评价61
3.9 质量效益在产品生存期内的分配62
第三节 质量效益的分配62
3.10 质量效益的社会分配64
3.11 产品收益和损失的饼分图68
第四章 质量效益分析(B)70
第一节 企业提高质量效益的途径70
4.1 用户平均质量效益对产品单价的限制70
4.2 提高销售量的前提:给用户提供高于平均质量效益的质量效益72
4.3 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风险74
第二节 用户承担哪些损失?77
4.4 使用成本:用户的损失分析77
4.5 产品不合格——企业向用户转嫁损失81
4.6 质量保证:企业为用户提供的补偿84
4.7 用户自己造成的损失86
第三节 企业的非直接收益分析87
4.8 国家补贴——企业的一种非直接收益87
4.9 国家补贴的弊端:合理走向不合理90
4.10 企业的其他非直接收益94
第一节 政府所获的质量效益分析96
5.1 政府从企业获取收益96
第五章 质量效益分析(C)96
5.2 政府对质量问题的关注:社会稳定101
5.3 政府的质量效益104
第二节 社会所获的质量效益分析105
5.4 其他社会成员的损失106
5.5 其他社会成员的收益109
5.6 其他社会成员的质量效益112
5.7 产品性能高就是质量好吗?114
第三节 小结:对几种有关质量效益问题认识的批评114
5.8 产品合格或获优就是质量好吗?116
5.9 用户说好就是质量好吗?117
5.10 企业赢利水平高就是产品质量好吗?118
5.11 社会整体质量hA与国民生活质量119
第一节 影响社会需求的若干因素125
6.1 人生需要转化为社会需求125
第六章 社会对质量的需求125
下篇 质量过程论125
6.2 社会对质量效益的需求程度128
6.3 需求不足或需求过猛时产品质量的影响130
第二节 质量特性需求的历史变化133
6.5 从历史角度看社会对质量特性需求的变化136
6.6 从消费角度看社会对质量特性需求的变化138
6.7 等外品为何比优质品好卖?140
第三节 质量需求在质量过程中的意义142
6.8 社会的质量需求对质量形成的意义143
6.9 社会的质量需求对质量交换的意义145
6.10 社会的质量需求对质量实现的意义148
6.11 社会质量风气149
第七章 质量的形成过程151
第一节 企业从何处获得质量动力?151
7.1 企业从何处获得质量动力?151
7.2 企业对谁承担质量责任?154
7.3 企业承担哪些质量责任?156
7.4 经济体制对企业质量压力的影响162
第二节 企业的质量压力分析162
7.5 供求关系对企业质量压力的影响166
7.6 市场变化对企业质量压力的影响170
7.7 文化背景对企业质量压力的影响171
7.8 加大对企业的质量压力174
第三节 企业如何把压力转化为动力?175
7.9 压力和动力:转化的机制175
7.10 企业的质量压力转化为企业的质量动力177
7.11 企业的质量动力转化为职工的质量压力178
7.12 设计人员的质量责任181
第八章 质量的变换过程183
第一节 用户的质量效益风险分析183
8.1 企业和用户:交换中的不同地位183
8.2 集团用户和一般消费者:不同的质量风险185
8.3 如何为用户减轻风险?189
第二节 社会对质量的投入191
8.4 社会对质量的投入191
8.5 资金投入192
8.6 工作投入196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平等关系199
8.7 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199
8.8 政府对企业和用户之间关系的协调201
8.9 用户对自己地位的保护203
8.10 与用户平等:企业的最终选择204
第九章 质量的实现过程206
第一节 使用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缺陷206
9.1 质量实现的意义206
9.2 质量缺陷的原因分析209
9.3 质量缺陷的性质213
9.4 企业对用户的赔偿216
第二节 企业在质量实现过程中的作用218
9.5 售后服务的必要性218
9.6 售后服务的主要内容220
9.7 售后服务的意义222
第三节 产品使用和质量实现的新趋势224
9.8 用户日益参与质量的形成224
9.9 社会对产品使用的干预日益加强227
10.1 宏观质量管理的概念231
第十章 余论:必须加强宏观质量管理231
第一节 宏观质量管理的必要性231
10.2 加强宏观质量管理必要性232
16.3 加强宏观质量管理的研究236
第二节 宏观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方法238
10.4 宏观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238
10.5 质量法制239
第三节 宏观质量的历史和发展242
10.7 汉谟拉比法典:古代的宏观质量管理245
10.6 政府管理质量应以管结果为主245
10.8 中国古代官工业的质量管理246
10.9 改革:政企分开248
10.10 产品责任法:宏观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250
附录A 简论科学技术的质量效益253
附录B 产品质量: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263
附录C 数量质量与产量销售量267
附录D 论降低不良品损失的社会效益271
附录E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质量管理277
后记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