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临床实习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临床实习手册
  • 成都军区军医学校编写 著
  • 出版社: 成都军区军医学校
  • ISBN:
  • 出版时间:1979
  • 标注页数:86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8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临床实习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1

第一章 阴阳五行1

一、阴阳学说1

二、五行学说3

第二章 脏腑学说4

一、脏腑4

二、脏腑关系7

(一)脏与脏之间的相互关系7

(二)脏与腑之间的相互关系9

(三)腑与腑之间的相互关系9

第三章 气、血、精、津液10

一、气10

二、血12

三、精12

四、津液13

五、气、血、精、津液相互关系14

六、气、血、精、津液与脏腑的关系14

第四章 诊法16

一、问诊16

二、望诊27

三、闻诊38

四、切诊40

第五章 辨证44

一、八纲辨证44

二、病因辨证54

(一)六淫辨证54

(二)七情辨证62

(三)饮食、劳倦辨证63

(四)痰饮辨证64

附:病机十九条66

三、气血津液辨证66

(一)气病辨证67

(二)血病辨证68

(三)津液病辨证70

四、脏腑辨证71

(一)心病证治72

(二)肝病证治75

(三)脾病证治78

(四)肺病证治81

(五)肾病证治84

(六)腑病证治87

(七)脏腑兼病证治90

五、六经辨证93

六、卫气营血辨证97

七、三焦辨证104

第六章 治法107

一、治疗原则107

(一)整体观念107

(二)抓主要矛盾107

(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07

二、常用治法111

(一)解表法111

(二)清热泻火法112

(三)温里回阳法113

(四)泻下法114

(五)和解法115

(六)表里双解法116

(七)祛湿法117

(八)祛风法118

(九)平熄内风法118

(十)润燥法119

(十一)祛痰法120

(十二)消导化浊法121

(十三)理气法121

(十四)理血法122

(十五)补益法123

(十六)固涩法124

(十七)安神法125

(十八)开窍通关法126

(十九)驱虫法127

(二十)涌吐法127

(二十一)祛暑法128

(二十二)治痈疡法128

1.内治法128

2.外治法129

中篇 常见病证证治132

第一章 常见证证治132

一、感冒132

二、咳嗽134

三、哮喘139

四、肺胀142

五、肺痨145

六、肺痈147

七、心悸149

八、心痛152

九、失眠154

十、痫证156

十一、呕吐158

十二、胃脘痛161

十三、腹痛164

十四、痢疾167

十五、泄泻169

十六、便秘172

十七、黄疸174

十八、胁痛177

十九、臌胀179

二十、眩晕181

二十一、淋证183

二十二、癃闭185

二十三、遗精188

二十四、阳痿190

二十五、头痛192

二十六、腰痛196

二十七、痹证198

二十八、血证200

(一)鼻衄201

(二)咳血202

(三)吐血203

(四)便血204

(五)尿血205

二十九、紫癜206

三十、水肿208

三十一、消渴210

第二章 内科常见病证治212

一、支气管炎212

二、支气管哮喘214

三、风湿性心脏病216

四、充血性心力衰竭217

五、肺结核218

六、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219

七、高血压病220

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23

九、肺源性心脏病225

十、肺炎226

十一、胃、十二指肠溃疡病228

十二、慢性胃炎229

十三、慢性肠炎230

十四、肝硬化231

十五、传染性肝炎233

十六、肾小球性肾炎235

十七、肾盂肾炎238

十八、贫血239

十九、白血病240

二十、血小板减少性紫殿241

二十一、糖尿病242

二十二、神经官能症243

二十三、急性胃肠炎245

二十四、细菌性痢疾246

二十五、渗出性胸膜炎249

二十六、钩端螺旋体病250

第三章 外科常见病证治252

一、疖痈252

二、急性乳腺炎254

三、急性胰腺炎255

四、胆石症、胆囊炎256

五、急性阑尾炎258

六、急性肠梗阻259

七、胆道蛔虫260

八、泌尿系结石261

九、前列腺炎263

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64

十一、湿疹265

十二、荨麻疹267

十三、带状泡疹269

十四、鼻炎270

十五、咽喉炎271

十六、扁桃体炎273

十七、急性结合膜炎274

十八、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275

第四章 妇科常见病证治276

一、月经不调276

二、痛经280

三、闭经281

四、崩漏282

五、月经前后诸证284

六、带下病285

七、阴痒286

八、盆腔炎287

九、子宫脱垂288

十、不孕证289

十一、妊娠恶阻290

十二、妊娠高血压291

十三、妊娠水肿292

十四、先兆子痫293

十五、产后发热294

十六、产后恶露不绝295

十七、产后缺乳296

十八、乳汁自流297

第五章 儿科常见病证治298

一、上呼吸道感染298

二、麻疹300

三、小儿惊风304

四、水痘306

五、猩红热307

六、流行性腮腺炎308

七、百日咳309

八、小儿肠虫症310

九、小儿口腔炎311

十、小儿消化不良313

十一、小儿积滞314

十二、小儿疳症315

下篇 中草药、方剂、成药316

第一章 常用中草药316

概述316

(一)四气五味作用归纳316

四气316

五味316

(二)升降浮沉317

(三)归经317

一、解表药318

(一)辛温解表药318

(二)辛凉解表药322

二、泻下药326

(一)攻下药326

(二)润下药328

三、清热药329

(一)清热泻火药330

(二)清肝明目药334

(三)清热凉血药336

(四)清热解毒药339

(五)清热燥湿药349

(六)清虚热药352

四、芳香化湿药353

五、利尿逐水药356

(一)利尿药356

(二)逐水药366

六、祛风湿药368

七、温里药374

八、芳香开窍药378

九、安神药380

十、平肝熄风药385

十一、理气药389

十二、理血药395

(一)活血祛淤药395

(二)止血药405

十三、消导药411

十四、化痰止咳药414

(一)温化寒痰药414

(二)清化热痰药417

(三)止咳平喘药422

十五、补益药425

(一)补气药425

(二)养血药429

(三)助阳药432

(四)滋阴药438

十六、收敛药442

十七、驱虫药449

十八、外用药452

十九、治肿瘤药459

附一:常见症状用药简介471

附二:辨病用药简介485

附三:脏腑用药简表494

附四:中药配伍禁忌及药物代用参考499

第二章 常用方剂503

一、解表剂503

二、催吐剂513

三、攻下剂514

四、和解剂523

五、表里双解剂528

六、清热剂532

七、祛暑剂550

八、治风剂552

九、芳香开窍剂565

十、祛寒剂569

十一、祛湿剂581

十二、润燥剂589

十三、理气剂603

十四、理血剂615

十五、补益剂632

十六、消导剂660

十七、祛痰剂666

十八、安神剂675

十九、固涩剂679

二十、驱虫剂687

二十一、治痈疡剂692

第三章 常用中成药分类710

一、内科710

(一)外感、咳喘710

(二)瘟疫、暑湿720

(三)燥火、血热725

(四)风痰、痹证732

(五)胃肠、里寒738

(六)气滞、虫积743

(七)诸虚内伤750

二、外科761

(一)外伤、劳损761

(二)疮疡、肿瘤764

三、妇产科770

(一)调经770

(二)止带777

(三)胎产778

四、儿科780

(一)发热、惊痫780

(二)外感、咳喘784

(三)脾胃、虫积787

(四)胎毒、痘疹791

五、皮肤科792

六、五官科796

七、其他803

附录:806

一、中草药中毒的急救806

二、中医病历的书写815

三、常用中草药索引826

热门推荐